您现在的位置:明天华项目管理中心 >> 理论知识

层次分析法(连载二)

发布时间:2015-08-18   浏览数:30


层次分析法(连载二)

作者:沈建明

      二、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用AHP分析问题大体经过以下五步:
      a)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b) 构造判断矩阵;
      c) 层次单排序;
      d) 层次总排序;
      e) 一致性检验。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AHP在分析复杂问题时,首先从系统的层次特性出发,用一个层次结构模型,描述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层次结构的一般形式如图24-11所示。

      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
      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
      最底层:表示解决系统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政策,措施等。
      在构造实际问题的层次结构模型时,首先要分解得到构成要素,按要素的特点进行归纳,排为若干层次。对于有关联的要素,用作用线连接起来,即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也可以采用目标手段分析方法,来寻求达到目标应采取的手段以及评价方案的准则和指标,由此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某些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层次结构中,还会存在从下层到上层的反向作用,形成具有反馈的层次结构。如果上层的每一个要素与下层的所有要素都存在联系,就称为完全相关结构;如果上层要素仅与下层的部分要素相关,则称为不完全相关结构。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