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明天华项目管理中心 >> 专家评论

激活军民融合式国防动员社会功能

发布时间:2016-01-10   浏览数:54




挖掘国防体系的社会功能,是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国防动员不仅要服务于军队“应急应战”,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和谐社会建设,将其成果用来推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从而实现军地互利共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而军民融合思想的本质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因此,挖掘国防体系的社会功能, 是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国防动员不仅要服务于军队“应急应战”,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和谐社会建设,将其成果用来推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从而实现 军地互利共赢。
      依托舆情系统,打造国家文化力
      国家文化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文化的多元冲击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形势,应充分发挥国防动员舆情系统的功能,提高国民教 育的引导力、凝聚力与创造力。第一,借助国防动员传播渠道,拓展国防教育的宣传能力,培养社会公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 世界,引导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安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体系的建设。第二,通过动员舆情系统,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与民族精 神,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树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自强 不息、荣辱与共的民族理想与信念。第三,开拓国防文化宣传途径,宣讲我国基本国防政策和在重大军事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扩大我 国对外政治影响,获得国际社会舆论支持,构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合作与互信机制。
      盘活潜力资源,孵化国家创新力
      国家创新力,特别是基于技术、管理与制度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防资源潜力的核心驱动力。把国防动员准备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统一规划、统筹安 排国防潜力资源,能够孵化国家创新力。第一,国防资源与社会产业对接创造知识集成。数字化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及依托行业体系的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建设,搭建 了国防经济与社会生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共享平台,社会领域的国民经济生产借助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可以实现技术能力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物资能源节约与 经济效能协同。第二,国防技术与科研体系共用形成价值融合。基于电子、信息、空间领域的尖端国防科技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助推器,运用国防科研技术、科研人才 与科研团队的知识资源,通过信息服务、技术借鉴及融合应用等方式,可以推动社会领域科学技术的集成创新与自主创新。第三,军事需求牵引国家创新力发展。着 眼未来战争需求,国防与军队通常会提出一些超过现有技术能力的军事需求,从而刺激科技创新发展。如美军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大大推进了美国太空技术的 创新发展。
      着眼应急行动,推进国家执行力
      国家执行力,主要指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上级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着眼应战应急一体化 发展,为社会突发事件提供服务保障与战略支援,可提升国家社会管理体系处理危机事件的行政执行能力。首先,后备力量组织具有灵敏、多能和专业化的优势,当 国家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及突发危机事件时,不仅可以作为地区应急保障人员的人力资源补充,还可以借助其准军事化的武装力量组织性质,牵引整个社会应急服务保 障体系的高效管理与快速行动。其次,后备力量应急管理体系在平时的国防动员演习中具有体系化的组织指挥、力量部署与信息保障行动预案,可以在处理社会重大 突发事件中,与国家危机管理机构的行政功能相对接,实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的监管,提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战略管理能力,对 广泛分布在社会领域的人员、物资及运载工具进行统筹控制。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