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 赵国安
国防科技是现代化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而武器装备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有什么样的装备打什么样的仗,武器装备决定了战争的形态。因而随着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探讨国防科技发展对未来战争产生的影响,已成为当今军事领域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国防科技发展对未来战争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要从战争的实践中去总结和分析。纵观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几场局部战争,笔者认为大体应该有以下方面。,
一、国防科技对未来战争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科技将是未来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关键力量,国防科技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两场现代局部战争和本世纪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对上述结论做了很好的诠释。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美国及其盟国发动了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盟军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尽管和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一样,取得胜利的因素很多,但举世公认和最令人震惊的是美军大量高科技武器和先进技术投入实战所展示出的压倒性制空、制电磁和制信息优势。海湾战争彰显了信息技术的威力,开启了信息技术引领军队转型建设的新篇章。通过海湾战争,世人见识了什么是高科技战争。之后基于信息技术而发展的信息战、网络中心战等新的作战概念应运而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轮新的军事革命,对高科技战争的认识和发展高科技武器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信息化装备,建设信息化部队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的共识;同样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发生在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的科索沃战争,在这为期78天的战争中,战争双方从始至终都没有在战场上近距离交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盟军仅凭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的大规模空袭,就对南联盟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完成了致命性打击,迫使其从科索沃撤军,从而开创了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典型非接触式交战的先河。科索沃战争凸现出的远程精确打击的魔力,让人领悟了高精尖武器装备的巨大威力,影响同样是广泛的;而在本世纪,2020年9月爆发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争夺纳卡地区的冲突,虽是小国间的小规模战争,却展露了无人战争的端倪。此次冲突中,阿塞拜疆空军大量使用无人机,摧毁了亚美尼亚陆军的防空阵地/防空导弹兵器、坦克装甲车辆、火炮等武器装备,同时还使用无人机持续监控战场,保持战场主动权。无人机一展身手,犹如一道绚丽的闪电,划破了有人与无人的界限,拉开无人之战的大幕,让世人看到了无人机、无人作战系统的恐怖,自此无人系统、无人作战又掀起一轮新的狂飙巨澜,无人化战争成为军事家们新的追求,无人装备、无人自主作战系统登上热搜,以无人装备为代表的军事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倍受各国军队关注,国防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二、国防科技对未来战争的影响是深刻的,最典型的特征是“精确打击”“精确作战”成为战争的首选,“斩首”、“定点清除”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作战样式被广泛运用。
中国古代军事上历来就有“擒贼先擒王”“打蛇先打七寸”的说法。意思不言而喻,就是两军对阵,先将主帅拿获,无帅之军也就兵败如山倒,一场血腥的战争就此结束。抛开道义、法理等因素,从理论上讲这无疑是费效比极高的战争。但显然这种样式需要极精准的武器、极强的穿透敌方严密防护的作战力量,军事上往往因极难实现,而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选项。特别是信息战、网络战等随现代武器装备发展应运而生的新战争样式的出现,让这一战法渐渐淡出了军事家们的视线。但历史总是无情的,2020年发生在伊朗的几次血腥的、恐怖的针对伊朗军队高官和首席核科学家的成功暗杀,让各国的军事家、政治家们在惊愕和震惊后,又开始理智地思考这一让人心有余悸,而又古老的军事话题。不妨对这两起事件做一简要回顾。
卡西姆·苏莱曼尼(QassemSuleimani),1957年3月生,伊朗出色的军事将领,曾长期担任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旅长,2014年8月卸任"圣城旅"旅长之职,由其亲密下属侯赛因·哈马达尼接任。卡西姆·苏莱曼尼2015年被哈梅内伊晋升为伊朗最高军衔少将。白宫前安全官员理查德·克拉克称,苏莱曼尼有“魔鬼般的天才能力”。也有西方媒体称,他是伊朗整个革命卫队的影子统帅。他行事谨慎,足智多谋。就是这样一位情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的高级将领,2020年1月3日从叙利亚乘坐一架客机,零点30分,当飞机降落在巴格达国际机场后,素有警觉的苏莱曼尼在严密的保护下,与前来迎接他的穆哈迪斯坐进了一辆轿车,其他随行人员坐进另一辆车,从停机坪附近直接离开机场,但他永远也不会想到,这时装备有四枚“地狱火”导弹的美国空军的三架无人机已经在机场上空就位,当两辆车开始驶离机场时,无人机紧随其后,在收到命令后发射了四枚导弹,两辆车瞬间被火球吞没,现场没有任何幸存者,一代枭雄就这样魂归西天。
莫森·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 1958年出生于库姆,伊朗顶级核物理学家,伊朗核武器项目的“灵魂人物”,有西方外交官曾称他为“伊朗核弹之父”。据英国《卫报》报道,1979年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他加入了革命卫队。即使是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也在革命卫队中保留了准将的高级军衔。2020年11月27日伊朗官方通讯社伊通社消息,当地时间周五下午,武装恐怖分子袭击了一辆载有国防部研究和创新机构负责人莫森·法赫里扎德的车辆。在其安全团队与恐怖分子的冲突中,法赫里扎德受到重伤并被送往医院。几分钟后,法赫里扎德因抢救无效身亡。这样一个国宝级的重量级人物,一位在精锐卫队严密保护的重量级科学家,在一个主权国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在自己的首都约70公里的地方遭遇伏击。不可不谓耸人听闻。既令人发指,也让世人震惊!但是如果我们暂时抛开这些,仅从军事的角度将其作为一次战术行动看,其计划的周密性、行动的高速性、杀伤的精准性、技术的先进性,应该说称得上完美无缺和天衣无缝了。
这两次暗杀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延缓了一场大国间的战争,或迟滞了核武器的研发?恐怕真相只有真相的制造者心知肚明,外人永远不得而知。当然,也没有人能对伊朗这两位重量级人物被刺杀给伊朗带来的损失和对手获得的利益做出准确评估,毋庸置疑的是,它带给军事家、政治家们的思考是极其深刻和恐怖的。称“斩首”也好,叫“定点清除”也罢,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虽然至今还是莫衷一是,各有说词,但可以肯定的是,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这种“战争”大行其道注入了活力。
三、国防科技对未来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最明显的趋势是战争形态将从有形向无形转变,战争将更多地在无形战场上展开。
过去的科幻已成为今天的现实。随着心理科学、脑神经科学、生物科学、电磁科学、仿真科学的发展,生物战、心理战、电磁战等无形空间的战争将愈演愈烈,混合战争、超限战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以大规模、高效物理杀伤决胜负的战争,将逐渐被以摧毁意志、神经、心理的新型战争所代替,战争将因另一方失去战争意志、决心、能力而终止,“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可能。战场空间将由多维向全维、全域演变,防不胜防。无形之战、无影之战,将成为高技术推动下的一种新的战争样式。传统战争的形态和概念都将被重新定义。一个以当代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为蓝本的新战争形态正在到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较量,正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国家竞争中登上大雅之堂。
2010年6月,伊朗的核设施被一种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网络病毒——震网病毒悄然攻击;这个恶意软件一再以伊朗核设施为目标通过渗透进视窗操作系统,对其进行重新编程而造成破坏,致使伊朗核电站的离心机运行完全失控。对于这次攻击给伊朗带来的损失,德国计算机高级顾问曾表示:震网计算机病毒令德黑兰的核计划推迟两年,俄罗斯驻北约代表罗戈金表示:这种病毒可能给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有毒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其危害将不亚于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但这还都是表面的,最可怕的、最大的伤害恐怕还是对伊朗政府、军队人员心理上的打击。当时没谁宣称对这起攻击负责,谁是这次病毒的始作俑者,至今也没有哪个国家和组织承认。尽管根据种种迹象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也只能是猜测而已,没有证据,伊朗除了咽下这个苦水,还能做什么呢?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人类的一切财富、知识、学问、智慧都源于自然。始于2019,发生于2020年春季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迅速席卷全球。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北京时间2月1日6时30分,全球共有212个国家存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亿零347万例,达到103478424例,其中累计死亡病例2236284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412542例,单日累计新增死亡病例9411例。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2万例,有美国专家称这种变种病毒将给美国带来前所未见的、“飓风”般的疫情。而且这种势头丝毫没有减慢的迹象。这显然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大的灾难,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损失和影响不可估计,至今让人类这个地球上的主宰、有着“万物之灵”之称的人类束手无策、万般无奈;这更是一场不是战争的战争,说其是大自然向人类的公开宣战,或者对人类的警示和恐吓也许并不为过!再往深层次想一想,随着基因科学、生物交叉科学的发展,以及基因武器、生物武器的出现和在战争中的运用,未来战争将是怎样一种形态,笔者认为那可真是一场不是“战疫”的“战疫”了。当然,细思极恐,但又是政治家、军事家们不得不研究、不得不思考的现实课题。科学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在世界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四、国防科技对未来战争的影响是持续的,最显著的标志是加速战争形态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演变,人工智能将作为军事领域的核心驱动力引领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
技术决定战术。恩格斯曾经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催生战争形态的不断演进,而其最终或者说是最高级的阶段和形态就是智能化战争。所谓智能化战争:就是“通过广泛使用智能武器装备及与其相适应的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在物理域和认知域进行的高度信息化的战争,本质上没有脱离信息化战争范畴。”但是再智能化、再无人化的战争,也是为人服务的,体现的是人的意志,实现的是人的意图。战争服务政治的本质和目的不会改变,先进科技首先用于军事的规律不会改变。人工智能,做为一种先进的前沿技术,既是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武器结合的桥梁,是形成智能化战争的核心要素。无疑,也是掌握“制智权”、打赢智能化战争的重要抓手。因而人工智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军队的重视,迅速成为军事科技发展的优先方向。如:2021年1月28日美国媒体披露,美军计划在2021年投入8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致力于使无战机在“阿尔法”格斗试验中击败有人战机;美空军实验室在2020年11月启动了“飞翔水獭计划”,以开发快速有效的方法,将机器自主的使能技术从实验室转移到飞行测试。2021年1月1日,俄罗斯《2021—2025俄联邦国防计划》正式生效。俄总统普京下令,国防部集中关注5个方面,其中包括开发具有人工智能元素的武器设备。而在几年前,普京总统就明确表示过“不论哪个国家,谁在AI(人工智能)领域领跑,谁就会成为世界的统治者。”而作为AI领域技术研发的主要大国之一的日本,对AI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就更加重视,早在2018年的日本《防卫计划大纲》中就明确强调:对于AI等尖端技术必须有选择性地重点投资,以大幅缩短研发周期……,等等。可以说,进入本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将AI技术的发展和加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作为新的战略制高点,竞相加大投入,努力抢占先机,人工智能俨然成为新世纪军事革命中名副其实的核心驱动力,在加速推进各国军队转型建设的同时,其自身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结束语
战争是智力的角逐、智慧的较量,智能化的战争智力智慧制胜因素在增长,更需要智者的参与。同时,科技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国家要发展,军队要强大,必须以前瞻的思维审视科技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准确把握高技术条件下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大力发展国防科技。未来,战争形态将向自主、无人、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化战争将成为主体样式,智能装备、智能武器、智能系统将成为主角。没有科学头脑武装的指挥员将无法驾驭智能化战争,必须未雨绸缪,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以技术为支撑,以未来学为牵引,面向实战,面向未来,理清智能化战争的概念内涵。未来是想象的空间、是想象者的园地,装的下足够的想象,需要的也是想象、是敢想,怕的是不敢想、不愿想。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今天的一切都缘于昨天的想像,而未来的一切也同样出自今天的想像,只有放飞想像的翅膀,才能俯瞰智能化战争的全貌,从容应对未来。
参考文献:
[1].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冲突一亚方惨败收场.[EB/OL].(2021-01-08).https://baike.so.com/doc/5402580-5640266.html
[2].美媒:美高官观看刺杀苏莱曼尼直播,伊叙内部有多名“内鬼”[EB/OL].(2021-01-08).https://www.sohu.com/a/432461981_767787
[3].马荣升,智能化战争研究离不开辩证思维[EB/OL].(2019-07-04)[2021-01-06].
http://www.mod.gov.cn/jmsd/2019-07/04/content_4845177.htm
[4]. 环球网,伊朗高级核物理学家遭暗杀身亡,[EB/OL](2020-09-28 11:17:00)[2021-01-08].https://www.360kuai.com/pc/903a62a27e1931ca5?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