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明天华项目管理中心 >> 军转民项目

军转民发展的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16-01-10   浏览数:6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
下,在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完成
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大力开展军转民工作。二十年来,先后开发生产了
涉及能源、交通、轻纺、食品、通信、医疗卫生、工程建筑、环境保护、家电
等国民经济各领域的上万种民品,进行了数千项军转民项目的建设,形成了军
工行业主导民品、支柱民品、优势民品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周,民品产值
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己由1978年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80%左右,有力地
促进了国防军工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一大批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以
及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促进了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我国科技水平
的提高。军转民已经成为国防军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建设的
一支重要力量。
     1. 基本形成了军民结合的发展格局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各军工系
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结合各自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确定了
各自的民品发展方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核工业发展核电、核燃料工业,同时积极开发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应用、消
防产品、核仪器设备、精细化工等多种经营项目;
     航天工业大力发展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和卫星应用、通信设备、数控
设备、新材料和计算机应用等高技术民品;
     航空工业积极发展民用飞机、燃气轮机等航空民用高技术产品,以及汽车、
摩托车、环保、纺织机械、食品及包装机械、轻工机械、建筑材料等非航空产
品;
     船舶工业生产民用船舶,造船产量巳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三位,同时发展了以
柴油机、烟草机械、各种大型钢结构为主的多种非船舶民品和第三产业;
     兵器工业以车辆为主,发展了机械、光电、化工三大系列产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形成了以信息、辐射、环保产品为重点,精细化工、
超硬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民品共同发展的格局。
     2. 推动了技术进步,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实行军转民以来,国防科技
工业在发展高技术、开拓新兴产业方面起到了先导和带头作用。核技术、空间
技术、航空技术、船舶技术、民爆器材及特种化工技术、光电技术等军工高新
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高水平、髙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发展。据
统计,二十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己向民用部门转移了 3万多项军转民技术和产品,
使民用部门的产值增加了近千亿元。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
的增长点,它们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民用基础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我国科技
水平的提高。
     3. 促进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行军转民以来,国防科技工业结合我国各
省、市、地区的发展战略,将军转民纳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利用军工人才和
技术优势,发展地方经济和科技,并取得显著成绩,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如陕西、四川、北京等军工单位比较密集,军工科研院所和企
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力量。
     4. 加强国际交流,开辟了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领域随着军转民的不
断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已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厂商、公司在核
电、航空、航天、船舶、能源、交通等领域,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贸易和技术合
作关系。如转包生产了波音和空中客车等飞机的零部件;为国外发射了 20余颗
商业卫星;在境内外合资办厂;交流军转民的经验;联合培训军转民企业的高
级管理人员等等。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我国经济技术合作的新领域,
促进了军转民的深入发展。
     军转民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如产品结构还不
够合理,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少,在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的产品不多,军工科研设施、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军民两
用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等。
     军转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军转民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军转民对国防科技工业摆脱军品下降出现的
困境,发展经济、振兴军工、稳定军工大局、促进军民品生产的发展,起到了
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五”期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深入
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在坚持以军为本,保证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必须继续深
入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民品的开发与生产,增
强军工经济和综合实力。
     “十五”期间,军转民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军转民既面临国际合作环
境改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高新技
术发展等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也存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外跨国公司和商
品抢滩中国、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更有来自系统内部经济运行效
益低、产品市场份额下降带来的经营困难。国防科技工业企业要深刻认识和分
析军转民发展中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和加快调整、搞好民品、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与紧迫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拼搏,把军转民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军转民发展的基本设想
     深入贯彻“军民结合”战略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全国技木创新大
会精神,根据国家“十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国防军工发展的总体要求,国防
科技工业“十五”民品的经营和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
为重点,以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先发
展军工主导民品,大力发展军工支柱民品,择优发展优势民品,积极发展军转民
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适应知识
经济发展趋势,研究探索国防科技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军转民向更高层
次发展,使军转民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
动力量。
  1. 优先发展军工主导民品,尽快形成产业规模要以市场化、商品化为目标,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科技开发投入,加快主导民品的开发研制和产业化进程,
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并扩大出口。要以企业和研究院所为主体,加强市场竞争
和自我发展意识,通过政府指导、国家支持、加强产学研联合、扩大对外合作等
措施,促进军工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 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等军工支柱民品,形成经济规模,提高经
济效益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以经济规模和专业化生产为构架,
加强结构调整,推进微型汽车和摩托车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强技术进步、技术
创新和技术开发体系建设;通过联合开发、技术引进、合资合作,提高自主开发
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制造技术水平,争创名牌产品;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体系
建设,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出口比重。
  3. 择优发展军工优势民品,努力实现规模经济择优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转化
的光电信息、环保、新型材料、机械装备、化工与医药等优势民品,认真分析
市场需求,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以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为切
入点,突出重点,择优扶强,加大投资力度,实现规模经济。
  4. 推进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调整产
业和产品结构的战略决策,充分发展国防科技工业高技术领域的综合优势和比较
优势,集中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突破一些重点领域,开发和建立一些新
的军转民产业,如电子信息、环境保护、同位素和核辐照、新材料及制造技术、
航天育种、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和海洋工程等。
  5. 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军工经济全面发展积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
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各种非工业企业和劳务输出等项目;利用科技信息、情
报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技术、信息交流,信息咨询和网络通讯服务;利用
工程建筑与设计方面的整体优势,承揽大型工程承包任务;鼓励发展交通运输、
房地产、旅游、娱乐项目,并组织产供销、技工贸相结合的商社。
  6. 充分发挥军工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开发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国防
军工技术、人才和加工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把军工经济纳入
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适应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特色技术、产业和产
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7.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研究和制定国防军工
“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引导有条件的军工企事业单位,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特别是到亚洲、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去开拓
市场,发展贸易,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境外投资办厂步伐,把成熟的、先进的
技术、设备和产品带出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