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明天华项目管理中心 >> 人学与脑科学园地

人的本性

发布时间:2015-12-07   浏览数:54


人的本性

 

    什么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最根本属性,它是自然赋予的、与生俱来的、绝对不可改变的,用物理学语言讲就是固有的性质。

    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孔孟有“仁智礼义信”,卡耐基有“人性的优弱点”,非洲著名民权领袖现任肯尼亚总统奥巴桑乔在其《人性论》中有人是一种动物,他可以是一种好动物,也可以是一种坏动物的观点。他们讲的人性几乎都是可以改变的,优点可以培养或继续发杨,缺点可以改正丢掉。这些是不是人性?是,但不是人的本性——根本的性质,它是后天的相对的,可以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管是时空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如同刘基《卖柑者言》中说的“时位之移人矣”,所以人性与人的本性是有区别的,人性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的人性才是人最根本的本性,它是每个人固有的不可更改的。后天的人性具有可朔性,它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最根本的人性是什么呢?中国的孔子有较深刻的认识,“食色性矣”已经说明人与生俱来的根本性质就是食与色。食者饮食矣,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色者男女矣,它是人类传承的基础。生存与传承就是人类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先天自然赋予的、绝对不可改变的。所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江山可以改朝换代,但本性是绝对不变的,也就是各朝各代不管什么社会不管什么主义,都是民与官、被统治与统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孔子也有“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矣”的感慨,一个人的德性是后天的,可以修行可以培养,可以靠自己主观努力形成,也可以靠客观外部施加约束压力形成,事实上人们的大多数行为是随环境而变的。但人的“色性”是与身俱来的,它是人们无法改变的。僧道的禁欲是后天信养强加的,同性恋是后天男女的性别错位或其它因素形成的。小平同志“不管黄猫黑猫咬到老鼠才是好猫”的论断,事实上就是民以食为天,食为人之根本。从中外大多数文学名著中可以看出,描写男女之间的情与爱的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说明色为人之根本。美与色连在一起称着美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说明色为人之根本。

【字体: